3月21日,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科研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的号召,深入践行人文关怀理念,关注科研人员心理健康,提升研究团队整体工作效能,我院特邀心理健康领域资深专家王高兴开展《从实验室到生活——人工智能科研工作者的自我关怀与团队支持工作坊》的专题报告,吸引了众多学生、教职员工及科研人员的热情参与,现场反响热烈。
报告会伊始,王高兴指出,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,更关乎工作表现、家庭和谐及所在研究机构的长远发展。
本次工作坊聚焦科研群体心理健康管理痛点,构建"认知-干预-预防"三维知识体系:
一是精准定位压力源。王老师深入分析了精神卫生行业的发展趋势,详细讲解持续情绪低落、社交回避、躯体化症状等典型表现,帮助大家科学区分正常的情绪波动与异常心理状态,厘清正常科研压力与病理性心理问题的边界。
二是构建分级干预体系。创新提出"三层防护网"策略:初级层面对接院内新设立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;中级层面引入认知行为疗法(CBT)团体工作坊;重度症状则建立与精神卫生中心绿色通道。强调"药物-心理-物理"协同治疗的专业路径。
三是前瞻布局数字预防。王高兴介绍了心理健康领域数字化服务的最新进展、神经科学研究前沿,以及预防医学新视角,特别提到通过生物检测技术实现心理风险的早期预测,倡导将心理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,推动心理健康管理从"事后干预"向"智能预防"转型。
此次工作坊标志着我院科研生态优化工作的启动,后续将陆续推出心理健康讲座、AI心理训练舱等特色服务,构建"个体-团队-组织"三级心理健康保障体系,为科技创新注入持久人文动能。
主讲人简介
主讲人王高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,现为美国心理咨询师协会(APA)专业会员、国际婚姻家庭咨询协会(IAMFC)会员。她曾担任联合国性别发展小组成员,致力于推动全球心理健康与性别平等事业。王高兴曾在伦敦莫斯利医院NHS体系担任联培心理治疗师,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2022年,她创立了上海贝克心理,为个人、家庭及团体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。